锦绣•匠心:上海织绣技艺与创意精品系列展之“上海匠心”篇上海线下布鲁塞尔线上同时展出

去年10月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联袂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线上中国团扇艺术展,受到比利时和欧洲民众追捧。今年中心再次联手该大学举办线上《锦绣•匠心:上海织绣技艺与创意精品系列展》,展览6月11日至7月10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展出。本展展品主要以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主,如上海绒绣、上海土布、上海钩针及三林刺绣等作品。今天献上“上海匠心”篇,作为2021“中国旅游文化周”“匠人精神”板块在中心网站和各平台推送。匠心连着初心,技艺融会创意,希望展览得到大家青睐。
“上海匠心”展展出上海绒绣、上海土布(黄道婆纪念馆、三林标布、松江土布)、上海钩针等艺术作品,集中展现上海手工艺人的艺术审美与精湛技艺。
上海绒绣、上海土布以及上海钩针是海派文化的精华。它们立足上海,坚守文化初心,传承古老的织造技艺,展现出上海手工艺人的匠心之美。黄道婆纪念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的传承基地,是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在展现织造技艺,传承纺织匠心发挥了巨大作用。三林标布拥有近七百年余年的历史,纱支匀细、布身紧密、结实耐穿,明代时盛销北京、天津、山西、关东等地。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中,始终注重技艺的传承,产品的更新,成为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林标布馆是其重要的传承基地。松江土布展示馆集陶艺、木艺、扎染、裁缝等技艺为一体,设立展示区域,创立文创产品研发、设计工作室,在实现土布的现代化功用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上海莘花工艺品有限公司注重匠心塑造,推动钩针技艺进校园进社区,开展公益教学,创办工艺展览,传递审美趣味。在各式各样的展示馆中,凝聚着手工艺人们的匠心,塑造着文化的品格。

(一)绒绣作品

浔阳遗韵(160cm×132cm)

以黑色为底色,突出人物的神情、人物的动作以及人物的服饰,恰似一幅画,一针一线但天衣无缝,是浔阳江畔琵琶的遗韵。

罂粟花(149cm×127cm)

以黑色为底色,色彩鲜艳,人物动作神态突出,眼神向下,似乎若有所思。东方女性的知性、温婉,在绒绣艺人匠心的运用下,顷刻呈现。

(二)上海土布

经典的土布纹样,垂下天际,衣被天下,述说着古老的记忆。

传统与现代审美的结合,碰撞出别样的火花,立体的形状,层次的分布,土布展现别样的魅力。

从中间向四周发散,一个圆,搭配着如花瓣的纹样,给人视觉的冲击。

古老的织机在艺人们精巧的操作下,生产出令人惊叹的布匹。即便工业织机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但在这里,匠心慢慢沉淀,手工织布能更好地感受布匹的“温度”。

织机转动着,梭子在棉线间穿梭,手工的布匹,在织机的转动下,逐渐呈现,定格永恒。

岁月在沉淀,流淌的时光,见证了棉纺织技艺的传承。织机静静躺在博物馆,享受静谧的时光。

五彩斑斓,龙凤呈祥,古老的织造技艺,向世人诉说着华服之美,典章之夏。

 

(三)三林标布

一针一线,手掌方寸之间,是艺人的匠心坚守。

蓝色的边饰,方与圆,艺人的匠心,是天地的辽阔。

 

(四)莘庄钩针

不需要理解画中之物,明亮的色彩,层次对比,是钩出的抽象艺术。

形状各异,纹样的多样性,却始终镌刻着钩针艺人的匠心。

钩针的衣物,轻盈柔和,别致的纹样,像一朵朵浪花,带来清风。

钩针制的桌惟,美观又使用,艺人的匠心运用,实用与审美相结合。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民政府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主办,华东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协办。